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大医精诚——探访开诊后的巴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经开区院区)

发布日期:2024-05-15 17:58来源: 掌上巴中浏览:字体:[  ]背景颜色:

2024年3月28日,巴中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巴中市中心医院经开区院区)(以下简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正式对外“开诊”,结束了巴中市建地设市以来无独立市级中医院的历史。

位于巴中经开区通州大道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对于一家刚刚“开诊”的医院来说,如何在新赛道上突出重围?它的运行情况究竟如何?市民就医感受如何?日前,记者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探访,从中寻找“答案”。

导医服务:“我们就是病人的指引!”

5月的清晨,微风轻柔,阳光和煦。

5月9日早上7时30分许,位于巴中经开区通州大道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陆续迎来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患者,范琴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门诊大厅导医为市民服务

门诊大厅里,穿着粉色工装的导医范琴和其他导医一样,已经早早在这里等候,热情接待前来咨询就诊的患者。

“大叔,您挂号了没?”见有人从大门走进来,范琴迅速上前询问并提供帮助。对没有挂号的人,根据患者所述情况进行引导挂号,并引导至相应门诊科室。

“阿姨,您稍等一下,前面还有两位患者,可以到这边的椅子坐下来等!”甜美的声音下,是范琴的笑脸。

范琴介绍,医院刚开不久,很多患者不熟悉医院情况,往往来了找不到东西南北。为此她们每天都会来得早一些,尽可能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提供帮助。

“门诊大厅虽然有导引标识牌,地面也有通往各门诊科室方向的标识,但对有些老人来说,寻求导医帮助是最好的方式。”门诊部负责人韦云耀介绍,正常来说,2至3名导医就够了,但医院为方便患者就医,专门将门诊大厅导医增派至9名。

记者注意到,在通往内科、外科等门诊科室的每个节点处,都有导医忙碌的身影。“一旦患者有需求,我们的导医就可以迅速给予帮助。”韦云耀说。

“同志,我的膝盖有些疼,你看找哪个科室的医生好?”正在内科门口的范琴接到一名中年男子寻求帮助,便立即引导他去往疼痛麻醉门诊。

韦云耀表示,虽然医院才开诊不久,但每天来的患者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增加到现在的200人左右,在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要让大家真切感受到医院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这里的环境好,导医也很好,有啥需要帮助的,她们都会很热心地帮忙!”刚刚接受过导医服务的韩艳感慨道。

医疗团队:几乎都是行业技术骨干

“医生,医生,你快看看,我妈这是怎么了?一直昏迷,眼睛也不肯睁开。”5月9日上午11时40分许,一名中年男子背着一位老人一路小跑进门诊大厅。

“不慌!慢点来!慢点来!”刚从内分泌科门诊室出来的医院院长马昌军立即迎上去,帮忙扶着老人赶往设有诊床的心血管内科诊室。

将老人轻轻地平放后,马昌军立即与坐诊的心血管内科主任李泽民一起,对老人进行把脉听诊。

“老人以前有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有没有高血压?有没有脑梗?是不是贫血?……”马昌军一边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边向旁边的中年男子王先生询问。

“从我们听诊的情况看,老人的心脏和血压指标都正常,不排除老人患有眩晕综合征。这个问题不严重,对症治疗几天就能康复出院。”马昌军的诊断意见,让王先生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原来,上午10时许,他多次给独自在家的母亲打电话,却一直没有人接,看家中监控只见门敞着而不见人。放心不下的他迅速赶回家,发现年迈的母亲已经昏迷在床上,眼睛一直闭着。“一睁开眼,她就感觉天旋地转,也不多说话,这才赶紧来医院。”王先生说。

5月12日中午,经过4天治疗的86岁老人顺利出院。

“对每一名患者,我们都认真对待。让患者及家属安心放心。”马昌军介绍,现在门诊设置的科室已经从最初的几个发展到现在的24个,包括儿科、妇科、肝胆胰脾科、血管外科等门诊科室,其中骨科、呼吸内科、康复医学科、内分泌科、皮肤性病科、肾病风湿免疫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中医科、肿瘤科等门诊科室更是做到了全天设科。现在病人来了,门诊都能应对。

门诊采血大厅

据了解,在人员配置上,医院管理团队及各学科带头人都是从市中心医院优秀技术骨干中遴选的,门诊轮流坐诊的医生都是市中心医院选派的院内领军人才、巴山名医、副高级以上专家,他们不仅经验丰富,而且医疗技术精湛。如骨科门诊的张旭主任,不仅是四川医学会骨科专委会委员、四川省骨科质量控制中心专委会委员,还是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首席骨科专家,擅长脊柱骨折、畸形、退变及肿瘤性疾病的诊治及手术治疗,对复杂、疑难的骨科手术也有独特技巧;还有消化内科的谭礼让、心血管内科的李泽民、肿瘤科的祝德、内分泌科的冯潇宇、康复医学科的黄昭、肝胆普外科的罗友军,都是市中心医院的知名专家,他们在各自领域都很有建树。

“此外,从县(区)各中医医疗机构遴选的11名专业技术骨干也已补充到医疗团队,新引进的84名专业技术人员也将到位。届时,将进一步满足群众的看病需求。”马昌军介绍,现在医院坚持集体查房和夜查房制度,并将院领导安排每周2至3天驻守病房作为一项制度定了下来。对特殊及严重患者更是采取“一人一策”的形式,组成多学科团队,让患者得到最优的治疗。

专家轮流坐诊、新开科室增加……目前,医院门诊人数和住院人数正呈现逐日增长的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医院刚开诊时,门诊每天挂号的患者仅有六七十人,现在每天的门诊患者人数几乎都在200人左右,其中内科住院患者每天有50人左右。

“我是平昌驷马镇的。”住院患者袁春蓉说,她因粉碎猪草而伤了中指,随后便来到了这里。据了解,目前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患者除巴州区和巴中经开区居民外,越来越多的患者来自于平昌县、通江县等地。

诊疗水平:最难的四级手术也能做

5月9日下午4时40分许,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勉教授讨论决策并指导下,经过1小时40分,患有冠心病的76岁王大爷的手术顺利完成。

“患者既往有多枚支架植入病史,此次患者因再发胸痛入院。冠状动脉造影提示,三支主血管全部严重弥漫性病变,其中一支主血管已严重闭塞,亟需手术治疗。”参与手术的心血管内科负责人蒋坤说。

蒋坤介绍,根据病情,经综合评估并行多学科会诊讨论,决定对其实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这属于高危四级手术。手术难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一、二、三、四级,四级手术也是所有手术中难度最大的。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蒋坤说,这标志着医院目前也能完成难度较高的手术。

马昌军介绍,医院从建设初期就确立了引领发展的目标。目前,医院有17间手术室,包括百级层流手术2间、千级5间、万级8间,正负压手术室1间,杂交手术1间。

此外,医院还配置了高端螺旋CT台、DR、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大型医疗设备。“这些都为医院顺利开展手术等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蒋坤说,以1.5T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为例,它可以提供较高的信噪比和磁化率,检测速度也较快,可以较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另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具有对比度分辨率高、检查时间短、患者X线吸收量明显降低以及节省胶片等优点,在血管疾患的临床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各种介入治疗的必备条件,包括适用于心脑血管、外周血管、肿瘤的检查和介入微创治疗等。

“现在,像肝胆、脑外、骨科等类型的手术,对我们医院来说已不是难事,患者不需转院就可以完成。”马昌军表示,后期,医院还将逐步配置ECMO(体外人工膜肺)、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等高精尖医疗设备。

特色专科:让中医康复成为医院“亮点”

除了门诊诊疗能力的提升,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医学科正作为重点专科进行打造。

“作为以慢病人群及老年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今后将重点发展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及康复技术,打造全市中医药技术高端医疗服务平台。”康复医学科负责人黄昭对此信心满满。

康复医学科中医师正在为患者推拿

黄昭介绍,在中医药技术方面,已开展了中药离子导入技术、针灸、推拿治疗技术、拔罐治疗技术、小针刀、穴位注射、中药熏蒸、中药贴敷、耳穴压豆、火针、浮针、督灸、物理治疗、运动治疗、言语吞咽治疗、冲击波、经颅磁刺激等项目。

特别是医院引进的经颅磁刺激技术,因其无痛、非创伤的物理特性,与PET、FMRI、MEG并称为“21世纪四大脑科学技术”。在临床精神病、神经疾病及康复领域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

今年81岁的温奶奶因血糖升高引发并发症住进了康复医学科。“刚来时,老人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肢体动作也不多,走路找不着平衡,时常摔倒。”黄昭说,针对她的情况,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施以针灸、推拿治疗技术和经颅磁刺激等中医治疗。

“从治疗的情况看,不仅血糖得到控制,我妈的症状也有所减轻。现在不用扶,她也能自己走路了。”温奶奶的女儿李容说。

4月28日,家住巴城丽景天城小区的李女士专程赶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康复治疗。“我妈妈因为脑梗引起中风,导致肢体无法动弹。后来在这里的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现在已经能下地走两步了。”李女士的女儿陈丽琼说。

在住院部五楼康复医学科治疗区,每天上午8点不到,便有患者早早地来到这里排队治疗。

“从开诊至今,康复医学科的患者就没断过。现在,每天住院的患者有30人左右。”见证了康复医学科患者“零”突破的黄昭说,接下来,将进一步充实医疗团队力量,扩大中医康复治疗区域,积极打造中医康复名科,不断满足患者的康复需要。除目前使用的五楼和七楼共6600多平方米外,六楼3300余平方米的空间也将用于康复治疗。

赢得口碑:一个月收到五面锦旗

医院服务的好与坏,直接体现在患者的口碑中。今年4月,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收到了五面锦旗。

在急诊部办公室的墙上,一面写有“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患者暖人心”字样的锦旗高高悬挂着,这是患者吴先生及家属送给急诊部负责人孙自国及其医护团队的。

“当时,患者送到医院时病情危重,我们争分夺秒进行抢救,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急诊部护理负责人李爽介绍。据了解,这也是医院3月28日开诊以来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在住院部内科,同样有两面锦旗,一面是患者周先生送的,一面是刘先生送的。

住院部内科收到的两面锦旗

“周先生是一名慢阻肺病患者,4月6日刚入院时他是坐轮椅进来的,情况特别严重,呼吸困难,心理上也有负担。”内科护理负责人罗丝丝介绍,当时除了对其进行悉心医治外,医护人员还给予他关心关怀,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健康宣教,引导他戒烟。

4月10日出院时,周先生非常开心,不仅戒了烟,还是自己走出医院的。随后周先生便为医院送来了“医术精湛除病患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

因咳嗽、咯痰伴乏力等症状入院的刘先生是通江县火炬镇人。治疗期间,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大大缩短了他住院的时间。4月3日出院时,一面写有“妙手回春仁心仁术”的锦旗送到了内科医护人员的手中。

家住巴州城区半山逸城小区的陈大爷,是医院开诊后第一个住院患者。“因为腰椎问题,全身疼痛,之前一直要用手撑着双膝才能站起来。”今年77岁的陈大爷说,“在康复医学科住院的20天时间里,不论是医生还是护士,他们都对我进行了精心照护。现在走路轻松了,也稳当了。”

在康复医学科的墙上,陈大爷送来的锦旗“妙灸回春施仁爱神针济世护健康”和巴中经开区施女士送来的锦旗“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施妙手”特别显眼。

在医院采访中,记者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关爱。

在门诊五楼医院职工餐厅(患者也可用餐)门口,一块写有“80岁以上老人和4岁以下儿童免费用餐”字样的牌子十分显眼。“虽然免掉的只是15元钱的盒饭钱,但体现的是医院对患者的关心关爱。”正在用餐的杨奶奶说。

记者手记

就近就医、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是市民关心的事。

4月17日,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指出,要全面推进卫生健康事业提质增效,发挥优势选准赛道大力发展健康产业,为巴中高质量跨越发展提供重要引领。

蓝图绘就,号角吹响!对于3月28日正式开诊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以最强的医生配置、最专业的团队、最严格的管理、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建强以中医康复为特色的健康服务体系,助推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让患者家门口享受到专家级医疗服务,不断增强市民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在新的赛道上,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还须砥砺奋进、逐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