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大道宽阔纵横,一幢幢高楼巍然耸立,一个个公园浓荫匝地……从农田阡陌到产业集聚,从农业小镇到产业新城,曾经只有两万多人的小镇如今已发展成一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和宜居新城,巴中经开区砥砺奋进的步伐铿销有力。
2011年4月27日,二届市委作出经开区扩区移位至巴州区兴文镇的重大决策,一座新城的崛起之梦在那一刻发芽,至今已走过整整12年。
12年来,巴中经开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打造全市政治、经济、创新中心为终极目标,加强政进招商引资、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攻坚突破产业培育、产城融合规划发展,实现了蝶变式跨越,谱写出一幅幅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似锦华章。
在“创”上奋发有为,现代新城日臻完善。时间的沉淀,历久弥坚;创业的历程,波澜壮阔。12年,相对于浩瀚历史长河来说,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却显得弥足珍贵。
巴中经开区从建设开始,就摒弃“开发区就是一片工业区”的传统观念,以产带城、以城兴产,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
为持续做优城市格局和空间,巴中经开区聘请同济规划院编制了《经开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立了“一带两核四区多廊多园”的功能结构,自西向东构建黄家沟商贸集聚区、时新城市核心区、兴文现代产业区、奇章城市拓展区的城市空间布局。
如今,在黄家沟商贸集聚区,大型购物中心、小商品市场、建材家居、汽修汽贸、餐饮小吃等专业街区已全面建成投用;在西片城市核心区,巴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民之家、市人民检察院、中国联通巴中分公司、巴中华兴等单位企业相继入驻。
地标建筑,是一个城市的亮点。围绕城市核心区中央公园,巴中经开区集中规划建设市体育中心、秦巴文化活动中心、秦巴国际博览中心等城市地标,城市会客厅跃然呈现。为进一步打造具有代表特色的窗口形象和亮点区域,巴中经开区还通过实施“设施怡情”“雕塑铸魂”“光彩亮城”工程,精心打造了一批“城市阳台”以及主题公园、主题街区。
同时,在城市核心区筑坝蓄水,建设城市“绿肾”中央公园,星罗棋布布置法治公园、鹿湖公园等主题公园和广场绿地,已建成公园绿地面积300公顷、水域面积6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平方米。
截至目前,经开区建成区已达20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突破10万人。伴随着新城日新月异,公共服务配套也在不断完善。为进一步打造宜居新城,巴中经开区着力促进区域人气、商气集聚,不断提高居民入住率和居住舒适度。
在聚人气上,欧洲城、棠湖·十里书香、花海森林等一大批高品质小区建成交房,就近配套高标准农贸市场、幼儿园、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5分钟到超市,10分钟到学校、医院的“5、10”生活圈已见雏形。在聚商气上,规划布局多处特色商业街、商业综合体、商业总部,水映天街、乐湾金街等项目,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大型“一站式”综合体项目相继落地。
如今的巴中经开区,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城市框架全面形成,稳稳托起了一座城市千万百姓的“幸福梦”。
在“实”上下真功夫,以产业集群赋能高质量发展。产业是一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支撑,也是巴中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的重要支撑。
5月17日,位于巴中经开区东西部协作产业园的四川巨星铭创集团生产车间里,技术工人在整齐排列的数控设备前操作电脑,加工订单铝制产品。
据悉,四川巨星铭创集团于去年落户巴中经开区,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总投资3.18亿元,目前已完成4栋标准厂房建设,其中,全自动氟碳喷涂流水线3条、开平车间流水线1条、铝板开料雕刻等专业加工车间8个,年产能达300万平方米以上,日均供货能力可达2万平方米。该集团安环部经理杨晖介绍,在2022年就实现产值5254万元,2023年1至4月实现产值9071万元,实现了“开门红”。
这一优强企业是如何招引落地的?经开区搭建平台,主动出击,建立“驻外机构前哨”工作机制,选派投资促进系统优秀干部开展驻外工作,通过收集企业信息精准分析产业的带动性、区域的联动性、投资的盈利性等,强化洽谈率和成功率,成功签约巨星铭创集团。同时,成立专人服务小组,为项目投资、建设、生产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让企业轻装上阵。
巴中经开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市委全会提出,要把培育壮大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巴中经开区的两大重点支柱产业,具体来说,就是以生物医药为主导、新能源新材料为特色的新型工业,以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着力提升产业园区功能,发展三大产业集群,坚持招培双向发力。
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台台设备进厂组装。现在,巴中经开区有600多家企业入驻,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聚集的新格局。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数据,全方位彰显了巴中经开区“质”的蜕变。
一家家企业开足马力生产,一个个项目快速推进。巴中经开区采取多项举措,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定向培育专业人才,与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人才培训中心,对“入岗、在岗、转岗、下岗、无岗”人员开展定向职业技能培训600人次;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赴重庆、西安等地开展引才招聘活动;积极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增量补助和加计扣除政策,支持企业开展QMEMS高性能石英晶体湿度传感器关键技术研发。累计培育PET离型膜、高精度高频石英晶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10余个,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达10亿元。
如今的巴中经开区,全力跟促产业项目,实行“周监测、月调度、季盘点”“红黑榜”等机制,推动产业项目形成了“在谈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良好发展态势。
在“新”上加足马力,多举措推动招商引资见实效。项目是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近年来,巴中经开区始终坚持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围绕要素保障,多措并举推动项目真开工、快建设、早达产、早见效。
经开区抓细抓实“投资促进提升年”各项工作,通过健全机制、加强交流、优化服务等措施,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
2022年,经开区各招商小分队分别赴长三角、珠三角、成渝西等地持续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40余次,拜会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相关企业270余家,正式签约新型照明材料生产、钠离子硬碳负极材料生产等项目。紧扣经济运行趋势,绘制产业招商地图,设定节点目标,明确任务清单,实行挂图作战。各招商产业链紧盯重点目标企业,多方对接,紧跟不放,加强对投资企业的跟促和在谈项目的洽谈。锚定“巴商回巴”“川商入巴”等活动,建立返乡企业家清单、入驻企业上下游产业企业清单,通过“外出寻找、上门拜访”等方式,掌握社会资金投向和产业转移方向。同时,推行“1+N”项目服务机制(即1个项目,提供政务审批、跑团服务等N项服务),全程跟踪服务项目。仅2022年,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0个,总投资139.47亿元。
筑巢引凤栖,花香蝶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开区在加大园区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打造优质政务环境,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目的,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和效率。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做好政务服务“好差评”月度各项指标,多次获得第一名,被评为“好”等次。
巴中经开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抓好抓实企业优惠政策兑现,协调相关部门兑现管委会优惠、奖励、补助政策,增强企业在经开区投资的信心和力度。同时,找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做大做强。
集中精力抓项目,全力以赴促发展,产业增长势头日益强劲。在巴中经开区这片投资热土上,一个又一个的发展传奇正轮番上演。
在“美”上匠心雕琢,加快建设“四宜四有”新城。5月17日清晨7点40分,经开区市民李芬带着女儿准时出现在巴中经开区西溪实验小学门口,眼前是一排排崭新的教学楼及优美的校园环境。李芬欣慰地说:“学校很漂亮,我女儿很喜欢。”
回想两年前,眼看女儿就要上小学了,李芬开始犯愁,不知道选择哪个学校。
变化来得很快。2021年11月,巴中经开区西溪实验小学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学校建有教学楼、行政楼、室内运动场馆等,总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覆盖幼儿园至小学,满足周边2000余名学生就近入学需求,李芬家由此获益。“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小学,真的很幸福!”
傍晚时分,王娟和老公从经开万达广场购物出来后,两人临时决定散步回家,一路上给他们不少惊喜:秦巴大道、商业圈、生活圈、绿地公园依次分布,步步见绿。王娟深深吸了一口气:“清新的空气就是幸福的味道。”
从小在这里长大的王娟,对这些年来经开区城市环境的改善深有体会。“哪个敢相信从前这里是乡村,现在宛如公园一般,我们就像生活在景区里。”
近年来,经开区精准城市定位、城市规模,合理产业布局、用地结构,实现山水林田湖和城市有机生长,打造宜居宜业环境。以道路改造提升、公园(广场)建设、背街小巷整治、产业功能区标识完善等为突破,大力开展城市环境提升行动,打造特色鲜明、整洁优美的良好城市环境,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推动全区城市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提升。
巴中经开区民生福祉变化最大的12年,也是城市变得越来越宜居的12年。12年的建设,使这里从昔日的盐碱地变为孕育财富的丰饶之地;12年的拼搏,使巴中经开区人的脚步更加坚实;12年的进取,使这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
宜居的环境、优质的教育、繁华的商圈、雅致的街景、秀美的生态······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无不彰显着城市的温度与涵养,镌刻着逐梦前行的铿锵足迹。
如今的巴中经开区,已经发展成为城市功能结构不断完善、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高、城市核心区连线成片的宜居新城、幸福之城。
潮涌风正劲,扬帆破浪行。站在新的起点上,经开区将继续发扬“拼”的精神、激发“闯”的劲头、保持“创”的勇气,跨越着发展的东风,驶向无比壮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