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 巴中经济开发区 > 规划计划

2022年巴中经开区经济工作要点

2022-07-07 17:23 作者:党政办

2022年是巴中经开区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攻坚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建进入培育名单的关键之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三生相融”理念、落实“三区同建”方略,坚持“12345”工作思路,鲜明“以项目论英雄,全力大招商”导向,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产业培育振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加快建设“一区三中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一、聚力项目投资,推动经济增长

(一)精准储备项目。精研国、省政策投向,用好政策红利,紧扣“一区三中心”建设补短强弱,对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省预算内投资支持领域、财政专项、市场化融资精准谋划储备项目。加快编报市历史研教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厂房(二期)等8个专项债项目并力争3月底前完成“两库”入库任务,全年发行到位6亿元以上;攻坚突破市场化融资,力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及基础实施建设项目(一期)等3个项目融资到位8亿元以上;全力跟进渠江流域治理、环山堰建设等中省预算内投资、财政专项等领域项目争取,力争到位资金1亿元以上。

(二)加大项目推进。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行动”,落实“一项目一专班一方案”推进和季度集中开工机制,优化项目从签约到投产全流程服务体系,压实挂联领导、牵头部门、项目管家责任,建立“每周现场报账、每月红黑榜通报、每季绩效考核”倒逼机制,推动西溪实验小学、巴中东站TOD等17个市重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投资39亿元以上;推动51个续建项目达到时序建设进度,完成投资59亿元以上;推动北环线东段、巴广渝高速经开区收费站及连接线、兴文变电站周边高压电路迁改工程等17个项目竣工投运。争取四川银行巴中分支机构设立在经开区。

(三)强化运行监测。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的预期,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按照“一区多园”模式,将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临港产业园等园区纳入托管和统计范围,不断扩大战略纵深。紧扣开发区监测37项指标,确保2022年省级开发区考核进入全省前20%。强化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30项指标运行调度,确保进入省级培育清单。

二、聚力产业培育,提升发展能级

(四)做强新型工业。围绕构建“一核四园、多点支撑”的发展新格局,以特色园区、重点产业、龙头企业为依托,做大做强新型工业。全力推动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建设,启动建设金华—巴中—自贡工业协作示范园,力争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以上。全力抓签约促落地、抓服务促开工、抓协调促投产,支持国药天江拓展全国市场、扩大生产产能,支持泰美克开工新建厂房1.5万平方米、实现产能产值双突破,促成四川能投股权投资意科碳素1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签约落地,支持建丰林业拓展销售市场、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用好用活“返乡创业”“园保贷”等基金,服务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全年新开工项目15个以上,竣工项目10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6家以上,培育“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以上。

(五)做大商贸服务。确保万达广场5月建成营业,提升西部国际商贸城区域活跃度,打造集建材家居、汽车贸易、商业体验、人力资源、跨境电商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用好市体育中心,举办“秦巴农洽会”、体育赛事、音乐演唱会等活动集聚人气。将乐湾耍街、优筑城打造成为“外有颜值+内有灵魂”特色消费场景和“网红打卡地”。加快推动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服务业向新区聚集。全年新培育规上服务企业4家以上、限上商贸企业12家以上。

(六)做实农旅融合。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按照地缘相近、产业互补、风俗相通、交通相连的原则,高起点规划“城乡融合发展片区”“现代农旅发展片区”“近郊科旅休闲片区”三大产城融合发展片区;围绕园区产业发展和城郊优势,采取“公司+专合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有机果蔬、近郊农旅产业。

三、聚力开放合作,增强发展动能

(七)深化区域合作。抢抓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机遇,深化与浙江金华经开区、成都天府新区总部经济局、自贡、内江等友好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力争在产业协作、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入推进与蜀道集团、能投集团、成都城投集团、浪潮集团企地合作。深化与中科院合肥所、四川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校地合作,引进转化科技成果5项以上,实现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交易额2000万元以上。

(八)强化投资促进。扎实开展“投资促进提升年”行动,紧扣“1+1”主导产业,切实做大主导产业增量。坚持不懈走“龙头企业+上下游+左右岸+周边产品”延链招商路子,精深策划包装产业项目50个以上,举办专题投资推介活动3次以上。做实产业链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党工委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每月外出招商2次以上,“四大”招商产业链每月开展小分队招商2次以上,三支小分队长期驻点招商。落实“招商引资十条措施”,完善招商引资考核激励措施,确保全年引进产业项目30个以上,到位资金60亿元以上,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2个以上,产业匹配度不低于70%落户总部经济2家以上。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元人民币,其中外商直接投资500万美元以上。

(九)推进创新驱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特兴智能科技由来料加工向进料加工转型升级,伊西斯、冠禾对外贸易经营实现自营出口,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3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巴中分中心建设,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以上、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企业2家,备案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亿元以上。积极创建省级科技成果转移示范区,推进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

四、聚力城乡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十)坚持规划引领。紧扣四宜四有、职住平衡新城定位,对接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城市控规修编、园区产业规划及东西部协作产业园规划,同步全力争取扩区调位,开展低效、闲置用地清理,腾出产业发展空间,提升承载能级。

(十一)完善功能配套。加快推进城市建设从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全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力争北环线东段、巴广渝高速连接项目等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运,全面复工规划一路,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加快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加快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耳鼻喉专科医院建成投运,全力推动西溪实验小学9月开学,力争市第一中学开工建设;按照市级部门办公用房优化调整安排,全力推动商业写字楼及前广场、湿地公园、生态河道修复项目建设,打造东溪、西溪、观音河滨河景观,构建城市水景观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办公+居家生活”的配套设施,提升“职住平衡”新城品质。

(十二)做精城市管理。建立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智慧城管,规范管理户外广告、共享单车、流动摊点、路面停车、店招店牌、清扫保洁等城市要素;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常态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推进“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示范点创建,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素质,加快拆迁群众“市民化”进程;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一件事亮标”,整合基层服务平台,健全物业进入、退出和矛盾调处机制,提升市民归属感。

(十三)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坚决守住规模性反贫致贫底线。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盘活有效集体资产,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努力形成“一村一主业一特色”的新格局。统筹优化乡村产业、人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资源配置,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和村容村貌“五大提升”行动,着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五、聚力要素保障,护航经济发展

(十四)强化用地保障。出台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管理办法,树立“土地跟着项目走”的理念,实现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清理和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增大存量建设用地。加大建设用地指标争取、调规等工作,支持好项目、大项目点供指标。

(十五)强化人才保障。鲜明“以项目论英雄、全力大招商”的用人导向,在全区范围内挑选一批信念笃定、业务过硬的干部作为项目管家、招商专员,充实到招商一线、项目一线、企业一线锤炼提能。出台支持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的措施政策,加大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引进力度,争创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有效解决园区企业用工难的问题。深化校企合作,支持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专升本,为入园企业实训、定制专业人才。

(十六)加强服务保障。围绕创业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面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扩大社会投资企业代办事项范围,探索建立签约到投产的全流程服务机制,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好、效率最高、服务最快的营商环境。树立“企业家就是衣食父母”的理念,大胆为企业站台,为企业“鼓与呼”。带头践行诚信,兑现承诺,坚决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有力有效解决企业的诉求和困难。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

六、聚力风险防控,坚守发展底线

(十七)严控债务风险。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处置机制,细化到期债务本息化解方案,实化措施,明晰责任,严控风险。加大土地出让金欠款、开发建设配套费催收力度。创新土地市场营销机制,完善周边配套,优化调整容积率,提高土地溢价能力,确保收入实现,偿债来源合规。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压缩一般性支出,严格预算约束管理,严禁无预算、超预算支出,严控新增债务。

(十八)严控疫情风险。从严从紧从细执行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要求,压紧压实“四方责任”,分级分类、分圈分层做好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时节和薄弱环节风险点管控。做好适宜人群疫苗接种查漏补缺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加快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完善疫情防控策略和工作预案,完备防疫物资储备和场所准备,强化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状态下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十九)严控安全风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要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常态化开展城镇燃气、道路交通、工贸行业、建筑工地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统筹做好食品药品、民爆危化、消防、森林防灭火等领域安全生产,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加强实战演练和应急物资储备。

(二十)严控环保风险。切实做好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环保问题整改,全面建成污水处理厂尾水管网,持续排查整治雨污混流、雨污混接、污水渗漏,确保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扎实推动“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管控制度落实,严控“两高”企业入驻园区。常态化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专项整治活动,对园区重点企业、园区土壤环境全面进行风险排查,确保环保风险可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